2025美网公开赛直播_US Open赛程比分签表一览 - 美网中文网四大网球公开赛历史介绍
2025-08-25美网,美国网球公开赛,US Open,美网2025,美网直播,美网签表,美网投注,网球四大满贯/【2025美网】美国网球公开赛US Open最新赛程签表、比分直播、球员动态、冠军预测全掌握!关注美网四大满贯盛事,获取最新赔率与投注资讯。网球四大公开赛,简称四大满贯(Grand Slam Tennis),包括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简称。下面跟小编一起看看四大网球公开赛历史介绍!
美国网球公开赛始于1881年。每届比赛均在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在美国纽约公园的国家网球中心举行。从1997年起比赛在新落成的阿瑟·阿什网球中心进行。该中心占地18.2公顷,拥有比赛场地33个,场地也是硬地球场,要想在比赛中取胜,运动员要有良好的体力。运动员每得一分都要花费比其它大满贯赛更多的时间,也会出现更多的对打场面。
美国公开赛的影响虽比不上温布尔登,却高于澳大利亚、甚至法国公开赛。开始名为“全美冠军赛”,那只是由业余选手参赛的一项锦标赛。经过组委会不懈的努力,美网才从业余赛事发展到现在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大满贯赛事。每年的夏天在美国国家网球中心进行的美国网球公开赛都能吸引超过50万的球迷到现场观看。
主要球场为有23,000个座位的阿瑟·阿什球场(Arthur Ashe Stadium),以1968年赢得男子单打冠军的著名非洲裔美国网球选手阿瑟·阿什命名。阿瑟·阿什在1993年死于艾滋病,原因为他在接受心脏手术时因输血而感染的。2号球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球场(Louis Armstrong Stadium),在阿瑟·阿什球场落成前为主要球场。所有球场均为硬地球场,这也使得美国公开赛的比赛球速总是非常地快。
法国网球公开赛始于1891年,开始时只有法国选手参加,直到1925年才允许外国球手参赛。从1928年起,法网每年5月底到6月初在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边的罗兰·加洛斯网球城举行。比赛场地为红色粘土场地,所以也被称为红土场地网球赛。这个网球城占地8公顷,拥有正式比赛场地20个,其中四周带有看台的大型比赛场3个,最大的中心球场设有近1.6万个席位。75年来,法网已经接待观众累计达350多万人。
历史四大满贯中,法网毫无疑问是最有激情的一项,就像它火红的场地一样。由于是在慢速红土上进行,耐心的相持、强烈的上旋球以及快速的奔跑被认为是在这里夺冠的主要武器,而且五盘三胜的比赛经常会延续数个小时,这对选手的体能和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
不过由于场地的特殊性,很多在这里夺冠的名将终其一生都无法在其他三项大满贯中有所斩获,比如布鲁格拉、穆斯特、库尔腾、莫亚、科斯塔、张德培以及戈麦斯等尚未获得其他的大满贯。同时,像桑普拉斯、贝克尔和埃德博格这样的球王级人物也是始终无法在巴黎捧得自己的奖杯。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初定期举行,已经形成了传统,参加资格是按前一年在各种重大比赛中获胜的得分累计而确定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是由全英俱乐部和英国草地网球协会联合举办了,但实际上全英俱乐部控制着比赛,包括每届大赛的数百万美元的门票收入。当今温布尔登的比赛,观众可达30万人以上,而观看电视实况转播的人则在5亿以上。
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是现代网球史上最早的比赛,由全英俱乐部和英国草地网球协会于1877年创办的。首次正式比赛在该俱乐部位于伦敦西南角的温布尔登总部进行,名为全英草地网球锦标赛。首届比赛定位在业余选手参加的比赛,而且只设男子单打项目,当时决赛的门票只售一个先令。一位来自哈罗公学的名叫斯班塞·高尔的学生在22名参赛者中独占鳌头,获得挑战杯(冠军奖杯的名称)。1884年,组委会首次设立了女子单打,姆德·沃特森战胜了其他12位选手,成为温布尔登历史上第一个女单冠军。同年,男子双打也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1899年又增加了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从1901年开始温网才接受外国选手参赛,当时只限于英国自治领地的小国参加,1905年正式开放,美、法等国选手才跨海而来参加比赛。1922年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修建可容纳1.5万观众的中央球场,二是废除了挑战赛,从这一年起要取得冠军,男子必须从第一轮打起,连胜7场比赛,女子必须连胜6场比赛。1968年国际网联同意职业选手参加该项比赛,同时组织者还募集巨额奖金,吸引全世界一流好手参加,故竞技水平逐年提高。凡夺得各个单项比赛第一名的,立即会成为世界知名人物。因此,比赛期间精英荟萃,好手云集,争夺十分激烈,它体现了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到2000年为止,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已举办了114届,其中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停赛10次,若从1877年开赛算起,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温布尔登现在有18个草地,9个硬地和两个室内球场,只有在每年5月中旬俱乐部举行聚餐会是才会全部开放。主要球场叫做“中心球场”(Centre Court),是举行决赛的地方。由于比赛过程中伦敦天气的不可预知性,球场配有可折叠的屋顶。一号球场在1997年经过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邻中心球场的原址搬到了一个新的可容纳更多观众的专用场地。原来的一号球场据说拥有独特的氛围,是许多选手的心爱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对其移址感到悲伤。一号球场通常举办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赛,如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它还拥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来让聚集在场外亨曼山上观战的球迷欣赏比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在这块山坡上为冲击冠军的本土球员加油助威。
二号球场拥有“冠军坟墓”的称号,因为在此地进行比赛的种子选手通常被排名较低的对手所淘汰。曾经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轮还差点将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由澳大利亚网球运动中心管理的,每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四大公开赛中最早开始的赛事,赛事安排在1~2月份。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四大公开赛中最迟创建的赛事。第一次比赛是在1905年墨尔本的威尔霍斯曼板球场举行的。其中,男子比赛创建于1905年,女子比赛始于1922年,刚开始举办比赛是使用草地网球场,到1988年才改为硬地网球场。1968年,国际网球职业化后它被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在1972年,这项赛事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定在了澳大利亚的大城市墨尔本举行。在创办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公开赛的冠军为本地人获得。从二次大战后的1946年起,到1978年,男、女单打冠军多为澳大利亚选手获得,而进入八十年代后,却又没有一位本地选手有幸获此殊荣。随着比赛规模的不断扩大,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比赛场地的设施需要随之进行改进,碎片公园体育场也就应运而生。这个多动能的运动中心在1986年开始动工,1988年1月完工,并同年在此成功的举办了1988年福特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此后这个运动中心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在1995年开始了比赛场地的二期工程,并在1997年的比赛中正式使用。1996年1月29日碎片公园体育场正式改名为墨尔本公园。
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由于时值当地盛夏,气候酷热而使比赛场地温度高达60摄氏度,球员体力消耗大,发挥不出水平,影响比赛的圆满结束,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其公开赛的地位很难保住。
由于是硬地网球场,所以打法全面的选手可以占到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底线抽击,也适合发球上网,既适于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适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参赛选手站在球网两边,其中一名(或一组)选手为发球手,另一位(或一组)则是接球手。一局比赛结束之后交换发球权。
在一次正确的发球中,发出的球应该越过球网(但不触及球网),并落在球网另一侧斜对角发球区中的任意一点。如果球触网但依然落在斜对角的发球区,则构成触网,应该重新发球(但不记为发球失误)。如果球落网、没有过网前就落地、落地前触碰到除球网外的任何物体或没有落在斜对角发球区,就是一次发球失误。第一次发球失误后发球手可以再发一次,但如果依然失误,则让对手得一分。
发球成功之后,接球手回击。球员应该在球回弹两次之前用球拍击球一次,使球穿越球网并落在对方球场内的任意一点,否则就失一分。
球手在球落地回弹之前就击球,依然有效。但触碰球网、在球穿越球网前击球、用球拍之外的任何物体击球、故意击球两次等其他行为都将导致失分。在双打比赛中,在发球与首次回击后,搭档中的任何一位在任意回合中都可击球,但不得同时击球。
一场网球比赛一般由一至五盘比赛构成,而每一盘一般又分数局。率先赢得规定局数的选手赢得一盘,而率先赢得规定盘数的选手则赢得比赛。
一局比赛只有一名选手发球,率先赢得至少4分并多出对手至少2分的选手赢得一局。一局比赛中,每一次发球必须在半场的两个发球区轮流,每局第一次发球应先从右边开始。
网球每局的记分方法:从0至3分分别为“零”(love)、“十五”(fifteen)、“三十”(thirty)和“四十”(forty)。记分时,发球手的得分在前。因此“30比0”的意思是,发球手赢得2分,而接球手还未得分。
当双方选手都得到了3分时,一般叫“平局”(deuce)而非“40比40”。在出现平局后一名球手再得一分,被称为“占先”(advantage),而不再记分。如果在占先的情况下失去一分,就再度回到平局;如占先后再得一分,就赢得一局。发球手占先,或在领先对手2分及以上的情况下,被称作握有“局点”(game point)[如果赢得这一局后又恰好可以赢得一盘,就可称作“盘点”(set point),能赢得比赛就称作“赛点”(match point)]。如果是接球手处于类似情况时,被称作握有“破发点”(break point)。
基本上,率先获得6局比赛胜利并领先对手至少2局的选手赢得该盘;当双方在一盘中战至6比6时,会举行一局特殊的“决胜局”,又称“抢七局”。赢得此决胜局的选手就以总局数7比6赢得该盘。在抢七中,率先获得7分并领先对手至少2分的选手获胜。
大多数比赛由多盘组成,而且总盘数一般为单数。大满贯男子单打比赛有5盘,率先赢得3盘的选手获胜;而其他比赛一般有3盘,率先赢得2盘的选手获胜。
发球员在发球前应先站在端线后、中点和边线的假定延长线之间的区域里,用手将球向空中任何方向抛起,在球接触地面以前,用球拍击球(仅能用一只手的运动员,可用球拍将球抛起)。球拍与球接触时,即算完成球的发送。
发球员在整个发球动作中,不得通过行走或跑动改变原站的位置,两脚只准站在规定位置,不得触及其他区域。
(2)发出的球应从网上越过,落到对角的对方发球区前的方格内,或其周围的线上。
未击中球;发出的球,在落地前触及固定物(球网、中心带和网边白布除外);违反发球站位规定。 发球员第一次发球失误后,应在原发位置上进行第二次发球。
过去的规则是擦网发球作废,重新发球,但2013年国际网联修改了规定,擦网不再影响发球是否成功,以球擦网后的落点判断。如果球下网或落到对角发球区外,则发球失误;或对方接球员未作好接球准备。
第一局比赛终了,接球员成为发球员,发球成为接球。以后每局终了。均依次互相交换,直至比赛结束。
(1)双方应在每盘的第1、3、5等单数局结束后,以及每盘结束双方局数之和为单数时,交换场地。
每盘第一局开始时,由发球方决定由何人首先发球,对方则同样地在第2局开始时,决定由何人首先发球。 第3局由第1局发球方的另一球 员发球。第4局由第2局发球的另一球员发球。以下各局均按此序秩发球。
先接球的一方,应在第1局开始时,决定何人先接发球,并在这盘 单数局,继续先接发球。对方同样应在第2局开始时,决定何人接发球,并在这盘双数局继续先接发球。他们的同伴应在每局中轮流接发球。
接发球后,双方应轮流由其中任何一名队员还击。如运动员在其同队队员击球后,再以球拍触球,则判对方得分。
2、接球员在发来的球没有着地前用球拍击球,或球触及自己的身体及所穿戴的衣物时。
6、在比赛中,击球员故意用球拍拖带或接住球,或故意用球拍触球超过一次时。
7、“活球”期间运动员的身体、球拍(不论是否握在手中)或穿戴的其它物件触及球网、网柱、单打支柱、绳或钢丝绳、中心带、网边白布或对方场区以内的场地地面。
9、除握在手中(不论单手或双手)的球拍外,运动员的身体或穿戴的物体触球。
12、对方发球或回球时出界。(注意:出界的判法为球的第一个落点是否过第二白线)双方各得3分时为“平分”,平分后,净胜两分为胜1局。
还有一处让我们奇怪的就是网球与众不同的记分方式。在我国,网球比赛曾用阿拉伯数字0、1、3、4代表各分球的得失,而所有的国际网球赛都是用英语单词Love,以及数字15、30、40分别表示0、1、3、4,这使人颇为费解。
0为什么要用Love(英文“爱”字)来代表呢?原来,这是根据法语“蛋”(I’oeuf)这个单词的发音而来的。法国人和中国人都把蛋比作零。网球运动最早在法国开展时,人们画一个椭圆表示一分未得。而网球传入英国后,英国人听到法国人用I’oeuf(勒夫)这个发音来代表零,于是他们就在本国语言的词汇中寻找与I’oeuf 发音接近的单词,后来Love就用来代表零了。
以15为计算单位也曾是一个谜。15、30、40这三个数字决不是由人们随意选用的。一位名叫琴·高斯林的人经过研究后认为,这三个数字一定是当时那些打网球的人所熟悉或使用的测算单位,是参照天文的六分仪而来的。六分仪于1/6个圆一样,共有60度,每分又分60秒。当时的网球赛每局就有4分,4个15分为一度,和4个15度构成1/6个圆一样,采用15为基数以计算每一分球的得失。至于45改成40,是为了报分发音的简便。早期的网球赛每盘为4局,每局有4分,17世纪初改成了每盘6局,这个规则至今未变。
(2)短盘制(抢七):决胜盘除外,除非赛前另有规定,一般应按以下办法执行。
B.首先发球员发第1分球,对方发第2、3分球,然后轮流发两分球,直到比赛 结束。
(2)第2、3个球(报1:0或0:1,不报15:0或0:15),由B发球,B连发两分球后换发球,先从左区发球。
(3)第4、5个球(报3:0或1:2,2:1,不报40:0或15:30, 30:15),由A发球,A连发两球后换发球后换发球,先从左区发球。
(4)第6、7个球(报3:3或2:4,4:2或1:5,5:1或6:0,0: 6) ,由B发1分球之后交换场地,若比赛未结束,B继续发第7个球。
(5)比分打到5:5,6:6,7:7,8:8……时,需连胜两分才能决定谁为胜方。但在记分表上则统一写为7:6。
实行淘汰赛。一场比赛中,男子单打比赛除大满贯赛事采用五盘三胜制以外,均使用三盘两胜制。女子比赛全部采用三盘两胜制。